回看近段时间,汽车圈“死而复生”的案例还真不少见。多次引资落空之后
回看近段时间,汽车圈“死而复生”的案例还真不少见。
多次引资落空之后,东风裕隆终于找到了自己的“白衣骑士”。日前,杭州国资100%接盘,使得东风裕隆“起死回生”。此前,还有“神车”众泰引资成功恢复生产;又有已经“胎死腹中”的自游家NV,换了一身皮肤,以大乘V07的身份亮相。这戏剧性的生死转换频频上演,破产、退市并不代表着一个车企就此消亡,那么“僵尸”车企还有多少价值可挖?
“死而复生”的戏码频频上演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先看最近的东风裕隆。6月27日,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,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,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裕隆大陆投资有限公司两大股东退出,同时杭州大江东国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入成为唯一股东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东风裕隆是台湾裕隆集团与东风集团2010年10月合资成立的乘用车企业,旗下拥有纳智捷品牌。东风裕隆也曾有过快速发展的上升期,但到了2016年,纳智捷销量持续下滑。面对低迷销量,东风裕隆也曾尝试自救,但最终仍被市场彻底边缘化。2021年11月,东风裕隆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招商,寻找汽车行业的意向投资人,但始终没有下文,直到杭州国资的出现。
再看众泰。众泰汽车在中国汽车史上是一个特别的存在,其在2016年推出T600运动版、SR9、新大迈X5等多款车型后名声大噪,特别是SR9上市后将众泰汽车的热度推向高潮。在中国车市“野蛮生长”的黄金时期,众泰凭借复制豪华车的外观造型,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,一度跻身国内自主品牌销量前十。
但随后众泰产品问题爆发,口碑下滑,销量也开始一落千丈。自2020年起,众泰汽车长期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。同年12月23日,其母公司铁牛集团宣告破产,随后众泰汽车经历了多轮重整清算流程。几经周折之后,江苏深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携20亿元重整投资款入主众泰汽车。2022年6月,众泰汽车募资60亿元,随后宣布整车复产,还签下了万辆出口大单。
此外,还有小牛创始人李一男推出的全新新能源品牌自游家。2020年12月,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,2021年12月,牛创新能源发布旗下全新汽车品牌“自游家”。2022年10月,旗下首款车型自游家NV正式上市。3年时间里,自游家品牌的发展算是相对顺利的,但谁也没想到就在自游家NV实现量产准备交付之际被按下了暂停键。2022年12月,自游家发布声明称,短期内无法交付将全额退款,至此李一男造车“梦碎”。
但汽车圈的故事就是这么“抓马”。日前,工信部曝光了大乘V07的申报信息,新车的外观设计与自游家NV完全一致,不排除是大乘汽车恢复了生产资质,重启了自游家NV的代工业务,自游家好像又“活”了。
不能健康地活着不算“复生”
对于这种在汽车圈频频发生的“死而复生”案例,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分析,不停有资本愿意做“白衣骑士”,挽救“僵尸车企”于危难之中,意味着业界对于新能源汽车赛道抱有期待。但上述三个案例,情况却各有不同。
虽然,激烈的竞争之下,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,但自游家和众泰至少还有产品与产量,以寻求新的发展机会。而东风裕隆本身资产价值几乎没有,品牌价值也不大,关键其引入的杭州国资之后,并没有新的产品和规划发布,因而东风裕隆能否重回汽车赛道,不确定性极大。
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唐劲松(化名)则直言不讳地表示,上述三家企业都没有“起死回生”。所谓“起死回生”,是指原有资质得到激活进而重新生产和销售汽车。接手东风裕隆的杭州大江东国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根本就是“圈外人士”,可能接手只是为了承担已售车型的售后和债权债务处理事宜,“有造车经验的两个股东都撤退了,说白了杭州国资就是来收拾烂摊子的”。
而众泰口碑崩塌,自游家寻找的代工厂——大乘汽车知名度低,汽车行业是高投入风险、高创新的行业。在唐劲松看来,众泰和自游家尚且欠火候,没有出众的技术、精进的团队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经得起长期亏损考验的能力,“僵尸车企”根本“复生”不过来。
唐劲松指出,什么叫“生”?有持续经营和资金投入的能力,产销规模跟随市场变化而不断增长,能够给股东以回报,健康地活着才叫“生”。企业必须以盈利为中心,每年产销几千辆、没有一点利润,活着并没有意义。如果短期亏损能换来后续的盈利也值得等待,但有些濒死的车企盈利遥遥无期,甚至产销越来越少,已经失去价值。“目前头部造车新势力尚不能算健康地活着,这些企业又怎么能算‘生’呢?”
唐劲松直言,在汽车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,车企生难、死也难。车企的彻底死去需要企业自己去注销,但地方政府把厂房、产能,特别是整车生产资质看作稀缺资源,所以往往企业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但仍不注销,变成生不成、死不了的“僵尸车企”。“即便未来有新玩家入局汽车,真正有实力的玩家也不会要这些有债务的不健康企业,申请政府支持批准一个生产资质比收购来得容易多了。”
并非谁都做得起“白衣骑士”
记者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,多数业内人士对“死而复生”车企的前景都不太看好。
纪雪洪分析,“僵尸企业”死而复生的前提是有“白衣骑士”。但汽车行业几轮洗牌过后,留下来的都是“大玩家”,不是什么资本都能做得成“白衣骑士”的,需要有非常雄厚的实力,类似于华为、小米、滴滴这样虽然不是车企出身,但是与汽车行业深度相关,或者同样是作为智能终端拥有良好产业链基础的企业。
文章开篇中提到的几个企业重回赛道,其难度不亚于重新开始,他们的未来取决于接盘者如何重新下好这盘棋。如蔚来、小鹏这些新造车企业,已经发展了8年左右,旗下产品经历换代,意味着他们在这条赛道上已经跑出一段距离。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,“死而复生”的车企想要奋起直追,跟跑势必要被淘汰,必须去找到独特的市场空间、有独特的技术能力或者综合实力过人。
当然,事无绝对。Oliver Wyman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,“生”与“死”多是媒体在下定义,只要企业有市场竞争力或者稀缺的核心资产还在,就有可能重组和重启,毕竟车企有工厂、有资质,还承担着地方政府的期望,有的企业也有品牌和渠道资源,甚至有存量车型和知识产权。但资本拯救之后能否有好的发展,还要看整个汽车行业市场的变化,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变革。
张君毅指出,事实上,许多跨国车企如通用、克莱斯勒都经历过破产重组,关键看后继投资者是否有合格的管理者负责、有竞争力车型平台注入,能否保证持续的资金和明确的市场定位,“当然,没有核心技术的重启,就是资源的浪费。”